Wednesday, January 2, 2008

馬燕日记

關於作者
馬燕
回族人,現居中國寧夏省張家樹村。在她的家鄉,大多數的女孩子只讀到小學三、四年級就輟學,只會認很少的幾個字,馬燕是村裡第一個上到初中的女孩。
二○○ 二年,她的《馬燕日記》成為法國的年度暢銷書,而也由於日記的出版,使得馬燕得以繼續讀書,接著更有五十多名像馬燕一樣遭遇失學困境的孩子受到資助,當地 重男輕女的傳統也有所轉變,送女孩上學的人家迅速增加,僅馬燕就讀的預旺中學,女生就由原來的一百多人增加到三百多人。

韓石(Pierre Haski)
法國解放報駐北京記者,曾在南非、以色列和紐約做過駐地記者。報社原擬派遣他到華盛頓,但他卻自願前往從未去過的北京。為了做好對中國的報導,年近半百的他還特別去學中文。
『在我的記者生涯中,還是第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因為一個小女孩求學的強烈意志,引起他的巨大感動,促使了《馬燕日記》奇蹟的誕生,也幫助了像馬燕這樣希望讀書的孩子有繼續接受教育的機會。

關於內容
媽媽,不上學,我一輩子的眼淚流不乾!
一本日記,感動了全世界!法國年度暢銷書!
榮登法國亞馬遜網路書店排行榜第一名!

小野‧子敏‧林建隆‧黑立言 鄭重推薦
◎法國人道報:應該給所有不喜歡上學的孩子讀這本書!
◎法國少年時報:馬燕,本報讀者選出的年度少年!
◎瑞士時代日報:一個令人感動的童話故事!
『看了本書我甚至對自己感到羞恥,我正在為愛情啦、同父母吵架啦一些小問題而煩惱,但這時馬燕正想著更重要的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媽媽付出的辛苦就是為了讓我和弟弟們有一個比她好的生活。』──愛麗絲【法國中學生】

媽媽,不上學,我一輩子的眼淚流不乾!
這 回我們放了一週假,媽媽對我說,孩子,你怕這是最後一次上學了。我睜大眼睛望著媽媽,您怎麼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呢?現在沒有知識是不行的,沒有知識種下的糧 食是沒有收穫的。媽媽接著說,你們姐弟三個上學,你爸爸一個人在外地打工是顧不過來的啊!你得回家,你兩個弟弟還必須念書。我問媽媽為什麼男孩兒能念書, 女孩兒就不能念書呢?媽媽說你還小,不懂這些,等你長大了就會明白。
今年我上不起學了,我回來種田,供養弟弟上學。我一想起校園的歡笑聲,就像在學校裡讀書一樣,我多麼想讀書啊!可是我家沒錢。
我想上學,媽媽,我不想回家,我想一直待在校園裡,那該多好啊!

二○○一年五月,中國寧夏省張家樹村,一封有如在大海浮沉的瓶中信到了法國記者韓石手中,那是十三歲女孩馬燕的三本日記,還有一封〈我要上學〉的信,馬燕的媽媽因為轉交日記這個無意的舉動,促成了奇蹟的發生!

一 個月後,韓石回到張家樹村進行深入的報導,二○○二年,隨著他的報導在法國刊出,《馬燕日記》成為法國年度暢銷書,一個中國女孩想要上學的故事感動了世 界!瓶中信終於漂流到愛的彼岸,一個女兒與一個母親,共同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現代童話,不但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其他孩子!

如今,由各方讀者捐贈成立的基金會,幫助了更多像馬燕一樣想要讀書的貧困家庭兒童。馬燕靠著堅持夢想的毅力突破了困境,更經由知識的力量,擁有了對自己未來人生的選擇權!




宁夏西海固张家树村的小女孩马燕是村里第一个女中学生,因家庭贫困,两度辍学。她万万不会想到,上学时老师要求她写下的日记,有一天会让她一举成名,帮她 和250多名同样贫穷的孩子重返学校;还有一天会把从未出过远门的她带到世界时尚之都巴黎,出席“中法文化年”书展部份的宣传活动。

  这一切突变都源于一个被马燕亲切称为“韩叔叔”的法国记者--法国解放报驻京记者韩石(Pierre Haski)。

  据悉,2001年5月的一天,韩石随一个代表团从北京到宁夏贫困地区实地考察。陪同人员给代表团看了马燕等失学儿童写的日记,里面以稚嫩的笔触记载了他们同贫穷和饥饿的抗争。其中,马燕写给母亲白菊花的一封信引起了代表团成员的兴趣。

  在这封信中,马燕对家里没钱让她上学感到非常遗憾,她写道:我回家后,要到地里干活,以便支付兄弟们的学费。妈妈,我想上学,不想在家里劳动。如果我能永远待在学校里,那该有多好啊。

  马燕成名后,曾于2003年3月和母亲一起到中央电视台做节目。主持人问马燕的母亲白菊花,当初为何让马燕辍学?白菊花说,实在没有办法,家里太穷了。主持人又问,有三个孩子选择,你是让儿子上学还是女儿上学?白菊花坦承,儿子。

  白菊花一度面临的困境后来因韩石有关马燕的报导在法国引起巨大反响而彻底化解。解放报编译发表马燕的日记后,立即收到了一些读者寄来的支票。韩 石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帮助马燕以及和她一样的失学儿童的机会,就用捐款建立了一个救助失学儿童基金。如今,这个基金已帮助包括马燕在内的250多名失 学儿童重返校园,其中绝大多数是小女孩。

  更出人意料的是,一家法国出版社有意出版马燕的日记。在韩石的努力下,一名中国失学儿童撰写的日记以《马燕日记》为书名率先在法国出版。该书出 版后,广受好评,销路很好,短期内便卖了近5万本。随后,该书又在比利时、日本等国出版,都颇为畅销。迄今为止,《马燕日记》已用法语、汉语等9种语言出 版。

  《马燕日记》中文版是以出口转内销的形式,于2003年10月由华夏出版社推出的。出版人起初预计,这本书可以在不长的时间里销售突破30万册,但半年快过去了,其销量仅有5万册左右。与国外的热销和轰动相比,这个中国得本土故事受到了自己人的冷落。

  《马燕日记》中文版策划人石涛对北京晨报记者说,出版《马》书时,他们的读者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家长,尤其是城市中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孩子的家 长,希望家长们能够给自己的孩子看看,“与那些贫困孩子相比,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但是,他们做的市场调查表明,家长们对于“哈佛女孩”、“牛津男 孩”之类更感兴趣。

  华夏出版社负责人王一方认为,《马燕日记》因在国外引起轰动才得到部分国内出版人的注目,很多人又因为对这样一本书的发行没有信心而放弃出版念头,这反映了一个社会心理问题。

  韩石则用不大流利的中文介绍说,在欧洲,踊跃购买《马燕日记》的都是孩子家长,他们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身处优越环境的孩子认识到,他们现在的读书机会多么珍贵。他说,“马燕的事不仅仅是中国的故事,也是一个全球的故事,一个人的故事。”

  马燕如今成了大名人,稿费和版权收入也让她的家庭脱贫致富。这种剧变是否会对她的成长产生消极影响呢?这是韩石关心的一个问题。马燕在巴黎的表现显示她并未被意外的成就冲昏头脑。

  马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父母现在不必外出打工了,他们买了一些土地、一头驴子、几头绵羊,有了一辆摩托车、一台新电视机、一部电话,我们还重新粉刷了房子。我想,这已经够了。”

  谈及将来的打算,她说,“我想到大学里读新闻。”问她为什么,她回答说,“因为韩叔叔等人在中国各地旅行,发现了我们这样的贫困儿童,我要成为一名记者,那样也可以帮助贫困儿童。”

  “韩叔叔”承认,他起初有点担心马燕会迷失在一时的成功之中,现在则放心了很多。他对纽约时报说,“老师说她依然是一名好学生,对同学很慷慨。”

  马燕看来也清楚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她说,“要到北京上大学,我必须考试考得非常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