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忍辱


佛教我们面对诽谤、侮辱时的态度

宣化上人主讲 一九七四年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圣寺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第六章 忍恶无瞋 】

“佛言。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汝自禁息。当无瞋责。彼来恶者。而自恶之。”

这是第六章,说明了善能胜恶,恶不能胜善。所以前边那章教人止恶行善,改过自新。但又恐怕有这种人,他怕自己做善事,有恶人来扰乱,所以佛又说这一章经。

“佛言”:佛说。“恶人闻善,故来扰乱者”:这恶人听见有善人做善事,他故意来给你麻烦。扰乱就是给你添麻烦,来破坏你做善事。“汝自禁息”:这个时候,你要自己禁息,要很冷静,很镇静的,不要慌,不要nervous(紧张)。

“当无瞋责”:你不要生瞋恨心,也不要责骂他,不要说他不对。“彼来恶者”:那么这个来扰乱你,破坏你,给你麻烦的人。“而自恶之”:他是给他自己麻烦, 破坏他自己,他是和他自己过不去,这就好像什么呢?就好像有一个明镜似的,在这明镜里头现出很丑陋的一个相貌,这很丑陋的相貌,是他自己在镜子里现出来 的,不是镜子本身是丑陋的。

这就是说恶人怎么样坏,也是他自己的,坏他自己;你要是不理他,就没有事了。你若一理他,怎么样啊?你就和他归伙了,你也变成恶人,和他一个样子。

【第七章 恶还本身 】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

这是第七章,证明前边恶者自恶,是恶他自己,所以佛又举出一个譬喻来说。

“佛言”:佛说,“有人开吾守道”:有人听见佛是一个守护修道的人。“行大仁慈”:又修行大仁慈的行门。“故致骂佛”:他故意来到佛的面前骂佛。“佛默不 对”:佛听见他骂,默然不出声、不讲话。“骂止”:等他骂停止了。“问曰”:佛就问他了,“子以礼从人”:说你用礼貌来对待人。“其人不纳”:那个人不接 受你的礼貌。“礼归子乎”:濠个礼是不是还回到你自己那儿去呢?还归到你自己身上吗?

“对曰,归矣”:骂佛的这个人说,不错!是还回来到我这儿。对方若不接受我行这个礼,这个恭敬,我就把它拿回来。

“佛言”:佛又说了,“今子骂我”:子,就是你。你现在来骂我,“我今不纳”:我不接受你这个骂。你骂我,我也如如不动;你不骂我,我也没有一回事,我是 不被你这个骂的境界转,我不纳你的,不接受你的。“子自持祸”:你骂我,你是不对的,但是你一定有祸患的。“归子身矣”:把这祸归到你自己身上去了。“犹 响应声”:就好像你打一个响,就有个声。如“影之随形”:好像身影随着形似的,这个祸一定是跟着你跑的。“终无免离”:你没有法子免离你骂我的这个祸。 “慎勿为恶”:所以我希望所有的人不要做恶事。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

第八章的经文,就是佛教人不可以做恶事,不可以害人。你害人就是害自己;你轻慢人,也就是轻慢自己;你对人家不好,也就是对自己不好。

“佛言”:所以佛说,“恶人害贤者”:恶人就是做种种坏事的人,贤者就是贤而有德的人。这没有道德的恶人,想要害有道德的贤人。“犹仰天而唾”:就好像仰 起面,对天吐口水一样。“唾不至天”:这口水不会到天上。这也就是说恶人想害贤人,是害不了贤人的。“还从己堕”:你这口水还要慢慢落到自己的脸上。你做 恶人,害贤人,你虽然用方法来害他,到时候,还是害自己。因为世界上始终是有公理,有真理的,你害人是不行的。

“逆风扬尘”:逆风,就是迎风,你对着风来扬尘。“尘不至彼”:这个尘不会到前边去,到对面去。“还坌己身”:这尘还是都落回到自己身上来。

“贤不可毁”:贤人是不可毁谤的。“祸必灭己”:你害贤人,将来还是害自己,你给人家祸患,也就是给自己祸患,将来自己是会受果报的。

【佛遗教经】

“汝等比丘!若有人来,节节支解,当自摄心,无令瞋恨,亦当护口,勿出恶言。若纵恚心,即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 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不名入智慧人也。所以者何,瞋恚之害,则破诸善法,坏好名闻。今世后世,人不喜见。当知瞋心,甚 于猛火,常当防护,无令得入。劫功德贼,无过瞋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无法自制,瞋犹可恕。出家行道,无欲之人,而怀瞋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云中,霹 雳起火,非所应也。” ......

被 人侮辱了总是件不开心的事,有些侮辱完全来自对方的蛮横无理,甚至是对方的暴力伤害;有些所感觉的侮辱却来自自心的贪嗔痴三毒,日常生活里完全来自对方的 侮辱并不多见,但来自自己内心贪欲、猜忌、“钻牛角尖”、嫉妒而感觉被侮辱的时候却是很多。被人白了一眼,不问青红皂白,就自认为受到侮辱,然后就去质 问、反击。在单位里比自己业绩差的同仁被升职了,自己也感觉被“侮辱”了,便采取一定的行动。这样被侮辱的感觉都是来源于自身贪嗔痴三毒之患。

被 侮辱就会生气,就要报复,经常有这样几句话最有代表性:“咽不下这口气”、“被人欺负了”、“他太不讲理”、“我和他没完”等等,“咽不下这口气”,就要 出这口气,以牙还牙;“被人欺负了”,就要去报复,而且手段要更厉害;“他太不讲理”,我为什么和他讲道理?“我和他没完”,让他不得消停,实在没办法去 面对,骚扰一下也是好的。如此针锋相对结果是什么?问题没有解决,更严重的问题出现了,事态进一步恶化,有时超出了自己的掌控能力,不可挽回,等严重到不 可收拾的地步时,才想起当初为什么不忍一下呢?

佛 云“被辱不嗔难”,被人侮辱、羞辱、伤害,不起嗔恨心是很难的,另一角度,我们忍辱也须从嗔恨心下手,“一嗔障门开”,减少嗔恨心,直至熄灭嗔恨心,是忍 辱的境界,能忍需要涵养之德与宽容之心。有许多问题并没有想像的那么严重,有些问题的产生是对方不经意间的误会,更有许多问题是自己心浮气躁、认识狭隘造 成的,如此这般的问题,又何必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呢?忍辱要有水滴石穿、以柔克刚的功夫,不争一时之气,不逞一时之雄,凡事退一步想想,就会减少许许多多 不必要的麻烦。我们去忍辱可能被人认为太傻了,其实,被人认为“聪明”才是麻烦的一件事,机关算尽,总有万事皆休之时,精明的人往往最容易上个“大当”, 我们需要的是智慧,智慧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妙策。如何解决问题?靠的是智慧,不是聪明。比如前面提到的在单位比自己差的同事被升职,自己很不服气,如果找主 管发脾气,或是消极怠工,或是运用“聪明”耍点手段,那么,就没有升职的机会了,因为心态说明了一切;相反,我们从自身找原因,即便是上级决策的失误,我 们不去理会,更加努力工作,把别人的升职当成自己的动力,如此而来,经时间的考验,就会获得升职的机会,在别人的眼里我们的人格是高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 的口碑,这个口碑不是写出来的,是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用时间品尝出来的。

那 么,对待完全来自对方的侮辱、伤害也需要忍吗?当然需要。这里的忍就是不要轻举妄动、不要自己去报复对方,现在是法制社会,完全可以通过报警、寻求政府等 部门的帮助来解决问题。最说明这个问题的例子是:妻子不堪丈夫长期的虐待,奋起杀之,似乎是把问题彻底解决了,实质上由于妻子过激行为,造成撇下孩子,身 陷囹圄的痛苦。

忍为高、退为进,被辱而不嗔才是真功夫。

我亦凡夫,近几年由于知忍辱而带来的“受用”实在太多了,仅说一事,以前我在单位是脾气最臭的一个,如今我是单位人缘最好的一个。

No comments: